聚合支付20亿融资的豹变
近日,大洋彼岸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Checkout.com,低调宣布完成2.3亿美元的A轮融资。这是迄今为止欧洲金融科技公司最大的一笔A轮融资。
事实上,不仅欧美资本瞄准聚合支付的“赛道”,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对聚合支付青睐有加。
一、月均一笔投资
在第三方支付激战的2016年,基于微信、支付宝及银联等支付通道的聚合产品趁势兴起,并开始在支付行业中承载线下流量“管道”的作用。
据2018年底派盟发布的《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发展报告2018》显示,预计2018年全年,聚合支付机构处理交易笔数约为540亿笔,相比2017年增长60.59%,处理交易金额超过21万亿元,相比2017年增长105.39%。
2018年至今,线下商户的争夺战愈演愈烈;在移动支付下半场,聚合支付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。
2018年1月,杰翱资本参与钱方好近的战略融资,但具体金额未披露。钱方好近最早从移动交易切入,2016年年底获日本私募基金Whiz及日本最大旅游地图出版商昭文社2亿人民币投资,后又获红杉、经纬、众为等团队投资,目前累计融资超过5亿人民币。
2019年初,聚合支付品牌“收钱吧”的运营主体喔噻科技完成C轮融资,其创始人陈灏确认C轮融资数亿元人民币,领投方为中金资本。
刚刚获得新一轮融资的聚合支付服务商利楚扫呗CEO王朋表示,虽然聚合支付企业备受资本青睐,聚合支付业务对从业企业的系统能力、行业资源、下沉能力、增值能力都要求颇高,再加上行业本身利润率低,拓展成本高,事实上形成了靠规模盈利的行业壁垒。
王朋又补充道:拿到多轮资金的企业也将会继续加大在核心竞争力的投入。
行业头部玩家获得融资后,将继续带动整个聚合支付领域的发展;在聚合支付这片新蓝海中,未来也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服务商获得融资。
二、资本为何押注?
大量资本涌入聚合支付,除了押注“赛道”,也有其它考量。
首先,聚合支付的行业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,聚合支付渗透率不断提高。
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分析称,聚合支付在2017年爆发式增长,随后的乱象引起了监管的关注,目前整个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、健康的发展,聚合支付的合规标准已经形成。
黄大智认为,聚合支付的进入门槛并不高,但好的聚合支付厂商却构建了较高的行业壁垒,因为其拥有众多的签约商户及相对较高的商户黏性。拥有了这些优质商户资源,无论是开展营销、增值还是其他金融服务,都有了很好的基础资源。
其次,聚合支付能够联结支付行业上下游产业链,完善支付行业的生态圈。
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此前曾表示:“在不碰资金的前提下,应该鼓励一批上下游企业为有牌照的支付机构提供技术服务、营销服务,也更有利于持牌机构向专业化、纵深化发展”。
聚合支付是为了经营移动支付“最后一公里”而来,承担的是直接落地到商户的工作。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很好地解释聚合支付的意义: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像是一条条水管,而聚合支付公司就像是一个总阀门,控制着每一条水管。
此前,商户每天需要分别对不同的水管进行盘查,才能得知每天蓄水池的总进水量;现在,商户每天只需在总阀门的水表中统一读数,就可实时得知水量多少。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商户效率,也为聚合支付公司积累了大量商户资源。
当线上支付的红利期逐渐结束,长远来看,线下支付场景正在崛起,例如医疗、美容、交通等行业线下体验感更好,无法完全被线上取代。
作为将线下流量引入线上的辅助工具,聚合支付天然具备存储用户数据的优势。
其与第三方支付、商户、用户之间均有直接联系,类似于支付行业的基础设施;围绕商户展开精细化、垂直化、下沉化服务,在各方之间输送活力。
更为重要的是,在汇付天下、拉卡拉等支付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,为聚合支付公司IPO提供了可借鉴案例,也对资本释放了积极信号,鼓励更多资本进入支付领域。
在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下,聚合支付能否迎来发展的黄金期?
据派盟咨询《聚合支付行业报告2018》预测,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处理交易总金额将达94万亿元,处理交易总笔数将达3936.5亿笔。由此可以窥见,聚合支付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。
“伴随支付场景垂直化、服务精细化、技术标准化、业务多元化等趋势,聚合支付行业将迎来新的挑战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坦言,尽管如此,聚合支付本质上还是一门流量生意。即:哪家的流量成本更低,拥有更大的流量,就能赚取更丰厚的利润,也能够在竞争中获胜。